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欢迎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本科生党支部论坛——七一论坛,希望大家多畅所欲言,让我们一起建设我们的支部,共同进步!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欢迎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本科生党支部论坛——七一论坛,希望大家多畅所欲言,让我们一起建设我们的支部,共同进步!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听取党员群众心声,研讨各种重大问题,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思想汇报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1思想汇报 Empty 思想汇报 2012-06-17, 11:50 am

胡冰冰



敬爱的党组织:
6月15日晚上,我们观看了李文波同志的事迹,我受益匪浅。
在远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南沙永暑礁上,有一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中国政府建立的海洋观测站。李文波是这个观测站的一名普通工程师。建站20多年来,李文波像一块坚硬的礁石默默扎根南沙履行使命职责,又像一朵美丽的太阳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精彩绽放。
140万组精确数据,见证戎边豪情
4月,南沙永暑礁。
主权碑上的“永暑礁”与礁堡上“祖国万岁”几个大字,在五星红旗下交相辉映显得特别神圣。庄严的国歌声中,第100批与第101批守礁官兵正在进行隆重的交接仪式。站在主权碑前,永暑礁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李文波正在交接工作。“我们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是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建立的74号海洋气象观测站,观测得到的数据要参与国际间的交换共享。这份工作虽然枯燥但非常神圣,因为每一组气象数据都代表着国家尊严代表着军队形象。”李文波自豪地告诉记者。因为这份神圣,20多年来,李文波从未懈怠,认真对待每一组数据。
建站之初,气象报表靠人工抄写。报表抄写要求高,既要字迹工整又要精确无误。每次抄写气象数据,李文波都小心翼翼。当时永署礁上还没有安装空调,坐在房间里汗流浃背。为防止汗水滴在报表上模糊字迹,他在头上、手腕上各缠上一块厚毛巾用来吸汗,抄完一张报表毛巾可以拧出水来。他坚持每一次抄写都精确无误,确保提供的每一组数据没有任何差错。
20多年来,李文波带领气象分队官兵,按照海洋气象观测要求每隔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近20多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每隔3小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报告一次观测结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截止今年4月,李文波所在的气象分队已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受到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10多项气象史上第一书写小礁大业
1992年,刚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李文波,满怀信心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海洋观测站执行守礁任务。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工作条件让他吃惊不小。
这是怎样的一种环境啊。年平均温度达28度,湿度和盐度比大陆要高好几倍,尤其是生活缺淡水、缺蔬菜,工作缺设备、缺教材、缺技术。那段时间,李文波认识了南沙“礁花”——太阳花。南沙岛礁自然环境恶劣,一般植物很难在岛上生存下去。唯有这毫不起眼的绿色植物,无论***还是烈日酷暑却能顽强的活着。鲜艳夺目的太阳花成为礁堡上的一大奇观。“一朵不起眼的太阳花能够如此精彩的生存下来,我为何不能克服困难、为何不能为国守礁,演绎精彩?”李文波的胸襟豁然开朗。缺少器材,李文波带领官兵立足现有装备,用最原始的观测手段观天测海。多少次***中,李文波在取样的路上跌得脸青鼻肿;多少次台风肆虐时,李文波在测点的过程中与死神擦肩而过。
时隔半年之后,国家海洋局领导和技术专家现场考察后动情地说:“完全靠自身力量建成并运行该系统,目前国内所有气象观测站中就你们一家。南沙军人不了起!”
此后,在李文波的带领下,永暑礁相继安装了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设施设备。短短几年时间,观测站的面貌焕然一新。
礁上没有观测教材。为了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李文波潜心研读气象专业知识。他历时一年半编写成10多万字的《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结束了南海海洋气象业务培训没有专业教材的历史。观天测云,重在掌握南沙的气象规律。李文波系统深入地总结了台风、强冷空气对南沙海区的影响和特点,摸清“南海龙王”的“喜怒哀乐”。
2005年的一天,李文波在永暑礁码头散步时,看到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泛起了层层白浪花,远处的天空云层也有点反常,李文波感到情况不对:“好好的天气,海上风力怎么会突然加大?”当时值班拖船正停靠永暑礁码头,如果风力继续加大,拖船无法出港。
容不得多想,李文波立刻跑回到气象预报室,查看最近几天的气象传真图,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得出强冷空气将急速南下的结论。李文波迅速向指挥员汇报气象突变情况,正在守礁的副部队长李寿军果断下令:“值班拖船迅速出港避风!”半个小时后,永暑礁海域刮起了9级以上的大风,港池里掀起了3米高的巨浪。李副部队长紧紧地握住李文波的手:“老李,幸亏你的预报及时,要不拖船出不了港,后果将不堪设想啊。”
李文波联系实际撰写的《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南沙海区海浪年内变化特征》等多篇论文,先后在专业杂志上发表。从第一本南沙水文观测教材到第一套大气波导站,从第一份电子气象数据报表到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他带领分队官兵创造了南海气象史上的10多项第一。
2900多天孤礁坚守诉说青春无悔
2011年12月底,南沙守备部队迎来第100批换班补给任务。部队领导考虑到李文波已9次在礁上过年,加之他关节炎又犯了,没有安排他守礁。没想到,李文波多次找到领导递上申请:我离退休时间越来越近了,守礁的次数屈指可数,让我多去几次吧。最后,部队领导拗不过他的“求情”,答应了他。换防的军舰要起航了。妻子赵善英急匆匆地为李文波送来一个大包裹。打开一看,全是瓶瓶罐罐的药,有去湿茶、螺旋藻、黑芝麻……“以前上礁,他什么都不用带,拎几件换洗的衣服就走了。现在啊,全身都是病,各种各样的药都得备着,每次他一走我这心就揪着,就怕他身体出问题。”说着说着,赵善英眼眶里噙满了泪水。怕李文波看见她流泪,每次送行,赵善英都不去码头,只是远远地站在营门外,默默地看着军舰起航,寂寞和担心便在心底肆意蔓延。
曾经一段时间,李文波因患风湿病,腰痛得连床都爬不起。尽管这样,他的工作从没有耽搁。他带领的74号国际海洋观测站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受到国际同行的赞誉。但这么多年,李文波从不觉得自己作了多大贡献,只是觉得愧欠妻子和儿子太多太多。
李文波的爱人曾经在宁波有着稳定的工作,亲友多次劝他转业,但李文波不愿放弃刚刚起步的南沙水文气象工作,反而说服妻子随军到了部队。20多年来,李文波像候鸟一样在部队与南沙之间来回奔波。上礁、下礁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守礁期间,李文波先后有6位亲人去世,他因大海阻隔而无法回家,是妻子代他在尽孝。每每想起这些年妻子的付出,李文波便感觉遗憾和愧疚。
有一次回山东老家探亲,恰逢大学同学聚会。毕业20多年了,李文波同学有的成了国家机关领导、有的成了大型企业高管或私企老板,还有一些移民海外。当得知李文波还坚持守在南沙时,同学们都很惊讶,主动提出要帮他调到大城市,换一个好环境,但李文波婉言谢绝了。
李文波临走之前发短信告诉同学:“我深爱着南沙这片蓝色的国土,我深爱着南沙的气象事业。只要我穿一天军装,就会像钢钉一样,牢牢地铆在南沙。”他的短信震撼了所有的同学。20多年来,李文波先后29次赴南沙守礁,累计守礁时间8年零1个月,光来回南沙路上的时间加起来就有一年多,路程可绕地球赤道二圈多。如今,李文波是南沙守备部队中守礁时间最长的人。即使这样,他仍然像以前一样。每次换班补给,李文波和新上礁的战士一样,一起在补给舰的大仓里打地铺,一起蹲在甲板上吃饭。
潮涨潮落、日出日没间,李文波戍边守礁、无私***的精神感染了南沙守备部队的每一名官兵。有媒体要采访李文波,要他谈坚守南沙的感受。他说,我不会说大话,只知道选择了南沙,就要好好干,不能讲价钱,这是军人的职责。
李文波的青春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像礁石一样扎根南沙无怨无悔,体现了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使命的高尚品质。自走进南沙那天起,李文波就把忠诚刻在心里,把使命扛在肩上。虽然,面对相继离世的亲人,他也痛苦无奈;面对瘫痪在床的母亲,他也泪流满面;面对不堪重负的妻子,他也无比愧疚;面对叫他“叔叔”的儿子,他也心酸自责。但他始终以国家为重、以事业为重,“我的心是忠诚铸就的,即使撕碎了,一片一片还是忠诚。”因为这种对党忠心、对事业忠诚的思想品质,他才能心底无私,大爱如海;才能心如磐石,执著前行;才能顾大局、讲***、淡名利、重事业,在军旅生涯上越走越坚定。
李文波的青春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情注南海气象事业,用青春和热血实现了不辱使命的铮铮誓言。不管烈日酷暑,不管狂风恶浪,李文波始终坚守在气象工作第一线,书写了南海气象史上10多项第一,创造了7000天气象预报无差错、140万组数据精确无误的纪录。
李文波的青春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把个人抱负与军人使命紧紧联在一起,在献身使命中实现了自身价值。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践中,官兵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不一,但每个岗位都关乎部队战斗力建设,每项工作都与军人的使命职责相连。李文波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多次立功受奖;在单调枯燥的观测工作中,成长为一名海洋气象专家,成为公认的“南海气象王”。
李文波的事迹,是由无数个寂寞的日子和辛勤的汗水写成的。29次赴南沙守礁,累计2900多天,航渡大海往返路程可以绕赤道2周半。如果没有忠诚使命的崇高信念,他不可能在孤礁坚守;如果没有不辱使命的不懈追求,他也不可能创造辉煌;如果没有献身使命的豪情壮志,他的人生不可能如此精彩。
汇报人:胡冰冰
2012年6月17日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