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欢迎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本科生党支部论坛——七一论坛,希望大家多畅所欲言,让我们一起建设我们的支部,共同进步!

Join the forum, it's quick and easy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欢迎来到中国海洋大学材料化学本科生党支部论坛——七一论坛,希望大家多畅所欲言,让我们一起建设我们的支部,共同进步!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七一党建论坛

听取党员群众心声,研讨各种重大问题,教育引导党员群众,建设健康向上的互联网文化。


您没有登录。 请登录注册

向李文波同志学习

向下  留言 [第1页/共1页]

1向李文波同志学习 Empty 向李文波同志学习 2012-06-19, 10:18 am

张露薇



学习李文波同志
先后29次在永暑礁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往返路程可绕赤道2周半——
在距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的中国南海永暑礁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常年驻扎着一支守备部队。部队中有一位48岁的山东汉子。个头不高,皮肤黝黑,头发花白,话也不多,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深刻。
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山东汉子,21年来先后29次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往返路程可绕赤道2周半,创造了我国南沙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纪录;他所在的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分队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无一差错。他就是被誉为南沙“守礁王”的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李文波。
上礁第一件事
是升五星红旗
1987年夏天,23岁的李文波即将从山东海洋学院物理海洋专业毕业。这时,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他的同窗好友中传开:听说李文波要去当兵了。面对国家海洋局和中科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的邀请,老师和同学都劝他考虑清楚再决定,李文波却毫不犹豫选择了部队。
事实上,从心底里对军人的崇敬、对军营的向往使李文波从小就萌生了“军人梦”。在家乡平度,解放战争时曾发生过大青杨、三合山等著名战役。平度有一个革命烈士陵园,铭刻着5020位烈士英名。听着他们的英雄事迹长大,让李文波很早就立下了“从军报国”的志向。
毕业后,李文波如愿来到了位于宁波的某海测船大队,从事海洋调查工作。1991年,海测船大队接到上级通知,要选调两名气象专业干部到新组建的南沙守备部队工作。正在筹备婚礼的李文波立刻提出申请:“到南沙去!”在家人的支持下,李文波与女友将婚礼提前举行。新婚第5天,他便背上背包坐上火车去了南沙守备部队。
1992年9月,李文波第一次登上永暑礁执行守礁任务。尽管有思想准备,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工作条件还是让他吃了一惊。礁上满是沙砾,几乎寸草不生;淡水和蔬菜每半年才从大陆补给一次;气象观测站只有一些简陋的人工观测仪器;岛上信号不好,与外界通讯时断时续。
抵达永暑礁后,他和战友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礁盘码头庄重地插上一面五星红旗。从此,这片蓝色的国土在李文波心中成了特殊的牵挂。他深深感到,在永暑礁上执行守备和气象监测任务,不仅是军人的职责,也是祖国对南海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是夜,他在日记中写下:“树木都不嫌弃这片满是沙砾的礁盘,我又有什么理由离开这里……”
一切从零开始。南沙远离祖国大陆,气象观测站的建设只能自己动手。迎朝阳、顶烈日,李文波和战友们一边干一边摸索,建起了南沙第一个气象观测场、第一个气象预报室、第一个大气波导站、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站……李文波带领的气象分队创造了南海气象史上多项第一,永暑礁观测站面貌一新。
“我不是‘守礁王’,
只想干到底”
南沙到底有多苦?战友曹雄说,永暑礁的户外湿度达90%,户内开着空调湿度也有60%;最热时地面温度曾达60℃。“钓上来的鱼放到礁盘上晒一个小时,像木棒子一样硬邦邦的!”
建礁初期,礁上没空调、缺淡水、缺蔬菜。上礁没多久,李文波就口舌生疮。更难忍受的是精神上的孤寂。当时有几只军犬被带上礁,不到三个月,有的得了风湿病站不起来,有的得了抑郁症,见谁都疯叫。
高温、高盐、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气象分队需要每隔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近20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越是恶劣的天气,气象数据就越是宝贵,越需要记录分析。一次,南沙海域遭遇12级台风袭击,室外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李文波和班长赵光霞相互搀扶着前往观测点取样,不足200米的路程,整整爬了半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后采样结束,一回到营房,他们就因虚脱一头栽到地上。
气象分队每月需人工将观测数据编制成水文气象月报表,由于数据量庞大经常出错。这时战友朱步云发现,李文波开始“捣鼓”电脑了。没几个月,他设计出一套电子气象数据月报表程序,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报表,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
最让李文波头疼的是专业器材的保养维护。温盐传感器,一般海域里用几年都没问题,但在南沙,由于风浪大、海水盐度高,没几个月就被腐蚀打坏了。李文波把粗PVC管打上小洞,外罩网罩,固定在传感器外部,形成一个简易的保护罩,海水冲击时,经过网罩上的小眼和PVC管上的小洞双重“关卡”,减缓了冲击力度,极大延长了传感器使用年限,战士们再也不用频繁下海检修更换了。
“谁让他是分队公认的‘革新迷’、‘守礁王’呢?”朱步云说。在李文波的带领下,一些小发明、小革新陆续被研制出来。自动滴注式蒸发水测量装置等十几个装备投入使用,降低了气象监测成本。此外,他还认真钻研,编写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成为南沙海洋气象业务培训专业教材;发表了《南沙海区季风过渡期风的特点》等论文,把住了南中国海区的海浪“脉搏”。
“我可不是什么‘守礁王’。”面对赞誉,李文波连连摆手,“只是干什么,都要干到底罢了。”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李文波带领永暑礁上的国际观测站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南沙守备部队气象分队用两年时间升级改造了10多个场点,观测场、预报室、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等一应俱全。南中国海星星点点的岛礁上,建成了一座座现代化的观测站。

返回页首  留言 [第1页/共1页]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