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中旬,以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田纪伟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西太平洋中南部水体综合调查冬季航次及马里亚纳海沟综合试验航次”圆满结束航次任务。该航次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东方红2”海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在西太平洋地区开展了为期70天的物理海洋、海洋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及海洋光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调查,圆满完成了64个综合大面站作业,24套深海潜标和1套大浮标的布放,以及2套深海潜标的回收等作业任务,其中多项任务的执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和进展。
本航次在国际上首次于西北太平洋构建了跨度最大(南北跨度22°)的子午向全深度潜标观测网。成功布放的深海潜标中,有17套潜标自北向南沿143°E断面,构成一套完整的区域潜标观测体系,可实现对西北太平洋热带与副热带海域海洋动力过程的全深度长期连续监测,为研究西北太平洋环流系统及中尺度过程的时空结构及变异机理提供重要的观测依据。
同时,5套深海潜标成功布放于马里亚纳海沟附近,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多学科综合潜标观测网。借助“东方红2”科考船万米多波束等先进调查仪器设备,航次科考组成员成功突破马里亚纳海沟的复杂地形障碍,构建了横跨海沟的一个完整断面,最大布放深度达10600米,该观测网可以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海洋动力过程、地质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的同位同步长期连续监测,将为探究这一全球最深海域的海洋科学综合研究提供现场观测数据。
在为期70天的航程中,基于船载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走航观测,科考组首次获取了关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大范围准同步流场观测资料,实现了对冬季西北太平洋热带与副热带环流子午向结构(包括北赤道逆流、北赤道流、副热带逆流及黑潮延伸体)冬季特征的准同步完整刻画,通过现场数据的支撑将有效加深对上述洋流特征的认知和研究。
此外,本航次基于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的深海水样采集系统,成功实现了深海大体积采水的重大突破,最大采水深度已超过8700米,深海水样的获取为我国开展深海生物、地球、化学等科学过程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深度和视野。
本次西太平洋冬季航次调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实验室在深远海观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优势,有力地推动实验室海上观测平台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学科领域综合考察任务的完成对促进中国海洋大学深远海综合海上调查的发展以及海洋学科交叉研究能力、协同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航次在国际上首次于西北太平洋构建了跨度最大(南北跨度22°)的子午向全深度潜标观测网。成功布放的深海潜标中,有17套潜标自北向南沿143°E断面,构成一套完整的区域潜标观测体系,可实现对西北太平洋热带与副热带海域海洋动力过程的全深度长期连续监测,为研究西北太平洋环流系统及中尺度过程的时空结构及变异机理提供重要的观测依据。
同时,5套深海潜标成功布放于马里亚纳海沟附近,首次在马里亚纳海沟构建了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多学科综合潜标观测网。借助“东方红2”科考船万米多波束等先进调查仪器设备,航次科考组成员成功突破马里亚纳海沟的复杂地形障碍,构建了横跨海沟的一个完整断面,最大布放深度达10600米,该观测网可以实现对马里亚纳海沟海洋动力过程、地质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等过程的同位同步长期连续监测,将为探究这一全球最深海域的海洋科学综合研究提供现场观测数据。
在为期70天的航程中,基于船载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走航观测,科考组首次获取了关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大范围准同步流场观测资料,实现了对冬季西北太平洋热带与副热带环流子午向结构(包括北赤道逆流、北赤道流、副热带逆流及黑潮延伸体)冬季特征的准同步完整刻画,通过现场数据的支撑将有效加深对上述洋流特征的认知和研究。
此外,本航次基于中国海洋大学自主研发的深海水样采集系统,成功实现了深海大体积采水的重大突破,最大采水深度已超过8700米,深海水样的获取为我国开展深海生物、地球、化学等科学过程的研究拓展了新的深度和视野。
本次西太平洋冬季航次调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实验室在深远海观测领域的技术实力和优势,有力地推动实验室海上观测平台的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学科领域综合考察任务的完成对促进中国海洋大学深远海综合海上调查的发展以及海洋学科交叉研究能力、协同创新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