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波,男,汉族,山东平度人,1964年6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8月入伍,1988年3月入党,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李文波始终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20多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因工作成绩突出,6次被评为优秀***员,1996年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2000年、2005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2011年,被评为海军“优秀***员”,2012年5月,被评为全国“2011年度海洋人物”。
“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开拓创业建南沙,是李文波精忠报国的人生情怀
凡是到过南沙的人,都对“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而李文波,是一名自南沙巡防区组建伊始就参与南沙建设事业的老南沙。
建站守礁初期,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条件相当的简陋,观测、保障仪器都是人工操作,办公设施相当简陋。李文波不等不靠,立足现有装备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值班制度,遇恶劣天气就二人一组互相保护,确保准时观测。由于措施得力,仍然取得了大量准确的观测数据。
1998年,李文波担任气象分队的分队长,他带领分队一班人积极跑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先进器材,有的器材领不到,就亲手设计然后订做。任职期间,观测站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气象分队成立以来,一直受教材短缺的困扰。干部战士想学习专业知识,苦于无教材,教材问题成为气象分队提高业务水平的瓶颈。由于我军海洋观测站较少,像南沙这样进行水文气象全项目观测的海洋站更是独一无二,南沙海域还有自己独特的水文气象特点,我军也没有一本针对南沙的水文气象观测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李文波在巡防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分队干部于1999年开始编写《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教材》(2000年正式出版,成为南海舰队水文气象观测专业通用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曾碰到许多困难,他就去有关业务单位找材料,请教部队、地方的水文气象专家,许多方面的知识都还需要现用现学,最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填补了气象分队没有统一教材的空白。
海洋气象分队每天观测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每月需对这些数据编制水文和气象月报表,进行统计和计算。以前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数据量庞大,经常出现人为错误,影响了资料的质量。为此,李文波自学计算机知识,设计了程序化的水文气象月报表,每月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报表,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
在水文气象工作人员的眼里,南海气象保障的难点在南沙海区,气象保障既无系统的气象预报理论作指导,又无实地气象经验作参考。天气预报效果差,给战备巡逻、物资补给等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难题,李文波同志带领分队人员迎难而上,结合守礁实践,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变化规律,尤其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观测出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永暑礁气象观测站累积的资料进行详细深入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准确预报南沙海区天气变化的成果。
“有国才有家,***最光荣”——无悔青春献南沙,是李文波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
二十多年来,他面临好几次调离南沙,到舒适的大机关、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可他却一直没有动摇过。部队领导考虑到李文波常年与家属分居两地,对家庭照顾太少,想办法帮他调回山东老家工作,被李文波婉言拒绝,他说:“南沙确实苦,可它再苦也是祖国的一部分,总得有人来建设它、保卫它。我是一名光荣的南沙卫士,我不去守礁谁去守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愿长期在南沙干下去!”
为了保卫南沙、建设南沙,当国与家不能兼顾时,李文波主动舍“小家”为“大家”;当忠孝不能两全时,李文波自觉地选择了为国尽忠、甘于***。时至今日,每当谈起自己的家庭,李文波深感愧疚,他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家庭的照顾得太少太少。
2005年9月,70岁高龄的老母亲突发脑血栓,卧床不起,临终前,不停地念叨着李文波的名字,盼望他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此时的李文波正在南沙执行守礁任务。半年后,当李文波从南沙守礁回来,听到母亲去世消息后,他连夜赶回山东老家,母亲的坟上已长满了青草。每当讲起自己的母亲,李文波总是低头不语,表情沉重。
为了守礁李文波始终舍“小家”为“大家”。妻子掐着指头和他算了一笔账,结婚20多年来,李文波真正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到3年,为了守礁,李文波先后有9个春节在南沙度过。
20多年来,为了南沙守礁事业,李文波无怨无悔献青春。由于常年守礁,李文波患有多种慢性病,严重的风湿节炎。2004年至2008年,李文波在每次守礁的后期都会复发严重的风湿病,腰部疼痛难忍,起不了床,走不了路。在南沙守礁20年,他由27岁的壮小伙变成47岁的头发花白的“小老头”。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去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李文波总是自豪地说:“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我觉得很欣慰,就算下辈子需要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立志南沙干事业,是李文波永远不变的人生追求
南沙距离赤道只有3个纬度线,号称“太阳海”。中午最热时,礁堡温度高达60度。有人说,在这种连生存都困难的地方,能不落伍就不错了,还谈什么与时俱进。可李文波认为,条件艰苦不能成为无所作为的借口,环境恶劣不能成为畏缩不前的理由。
守礁期间,李文波严格要求分队官兵,对每一个观测数据都力求准确、客观。
南沙水文气象观测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由于气象分队士兵更换频繁,每次守礁都要培养新的气象观测员。作为气象分队的业务骨干,李文波主动挑起了培养气象观测员的重任,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气象分队上礁的新兵很快就掌握了专业技能,20多年来,先后培养了50多名合格的气象观测员。
南沙气象复杂,台风较多,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时风力常常都很大,如果预报不准,就会给南沙值班的舰船带来危险。目前,永暑礁气象观测站采集水文气象数据主要依靠人工观测。无论***、酷暑高温,李文波都要到现场观测。20多年来,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共观测上报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漏报、错报的记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
李文波同志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首先的就是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纵使面对着南沙“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李文波同志都能秉着一个作为科研人的自信和决心,顶着接近50度的烈日,运用着简陋而繁琐的仪器,提供着一组组求实求精的数据。同样对于今后走入科研事业的我们来说,作为科研人的求真务实,在李文波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我们做科学,一定不能让困难吓倒,要像上代甚至是初代科研人一样,抱着一颗坚定的心,去实现自己的事业。
而李文波同志能将青春无悔地***给南沙,***给祖国,是第二个感动我的地方。他也说过:“有国才有家,***最光荣”。自从1988年登上南沙这片土地,21年来坚守在科研的岗位上,这是何等的伟大!为了守礁,李文波始终舍“小家”为“大家”,以至老母亲过世时也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去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他总是自豪的说: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我觉得很欣慰,就算下半辈子需要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是的,“爱岗敬业,无私***”,真正能舍弃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敬仰的,从他的话语中,我更坚信了我作为一名准军人的信念,也必定会像他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中坚守住自己的责任,不抛弃,不放弃,在平凡中实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和报国情怀!
最让我触动的,还是他那“立志南沙干事业”的人生追求。不管是多么险恶的环境,当自己追求,祖国需要时,都能一言不发的坚守着,而在21年后得世人称誉而不心躁,真正把求实事不求名作为人生信条,这样的科研人,这样的军人才是真的英雄和楷模!
所以我要向李文波同志学习,学习他那不怕吃苦,无私***的精神,更追求他高尚的人生追求!
“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开拓创业建南沙,是李文波精忠报国的人生情怀
凡是到过南沙的人,都对“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而李文波,是一名自南沙巡防区组建伊始就参与南沙建设事业的老南沙。
建站守礁初期,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条件相当的简陋,观测、保障仪器都是人工操作,办公设施相当简陋。李文波不等不靠,立足现有装备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值班制度,遇恶劣天气就二人一组互相保护,确保准时观测。由于措施得力,仍然取得了大量准确的观测数据。
1998年,李文波担任气象分队的分队长,他带领分队一班人积极跑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先进器材,有的器材领不到,就亲手设计然后订做。任职期间,观测站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
气象分队成立以来,一直受教材短缺的困扰。干部战士想学习专业知识,苦于无教材,教材问题成为气象分队提高业务水平的瓶颈。由于我军海洋观测站较少,像南沙这样进行水文气象全项目观测的海洋站更是独一无二,南沙海域还有自己独特的水文气象特点,我军也没有一本针对南沙的水文气象观测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李文波在巡防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分队干部于1999年开始编写《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教材》(2000年正式出版,成为南海舰队水文气象观测专业通用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曾碰到许多困难,他就去有关业务单位找材料,请教部队、地方的水文气象专家,许多方面的知识都还需要现用现学,最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填补了气象分队没有统一教材的空白。
海洋气象分队每天观测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每月需对这些数据编制水文和气象月报表,进行统计和计算。以前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数据量庞大,经常出现人为错误,影响了资料的质量。为此,李文波自学计算机知识,设计了程序化的水文气象月报表,每月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报表,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
在水文气象工作人员的眼里,南海气象保障的难点在南沙海区,气象保障既无系统的气象预报理论作指导,又无实地气象经验作参考。天气预报效果差,给战备巡逻、物资补给等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难题,李文波同志带领分队人员迎难而上,结合守礁实践,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变化规律,尤其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观测出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永暑礁气象观测站累积的资料进行详细深入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准确预报南沙海区天气变化的成果。
“有国才有家,***最光荣”——无悔青春献南沙,是李文波始终恪守的人生信条
二十多年来,他面临好几次调离南沙,到舒适的大机关、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可他却一直没有动摇过。部队领导考虑到李文波常年与家属分居两地,对家庭照顾太少,想办法帮他调回山东老家工作,被李文波婉言拒绝,他说:“南沙确实苦,可它再苦也是祖国的一部分,总得有人来建设它、保卫它。我是一名光荣的南沙卫士,我不去守礁谁去守礁!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我愿长期在南沙干下去!”
为了保卫南沙、建设南沙,当国与家不能兼顾时,李文波主动舍“小家”为“大家”;当忠孝不能两全时,李文波自觉地选择了为国尽忠、甘于***。时至今日,每当谈起自己的家庭,李文波深感愧疚,他说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他对不起自己的妻子,对不起自己的孩子……对自己家庭的照顾得太少太少。
2005年9月,70岁高龄的老母亲突发脑血栓,卧床不起,临终前,不停地念叨着李文波的名字,盼望他能回到自己的身边。但此时的李文波正在南沙执行守礁任务。半年后,当李文波从南沙守礁回来,听到母亲去世消息后,他连夜赶回山东老家,母亲的坟上已长满了青草。每当讲起自己的母亲,李文波总是低头不语,表情沉重。
为了守礁李文波始终舍“小家”为“大家”。妻子掐着指头和他算了一笔账,结婚20多年来,李文波真正和家人团聚的时间不到3年,为了守礁,李文波先后有9个春节在南沙度过。
20多年来,为了南沙守礁事业,李文波无怨无悔献青春。由于常年守礁,李文波患有多种慢性病,严重的风湿节炎。2004年至2008年,李文波在每次守礁的后期都会复发严重的风湿病,腰部疼痛难忍,起不了床,走不了路。在南沙守礁20年,他由27岁的壮小伙变成47岁的头发花白的“小老头”。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去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李文波总是自豪地说:“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我觉得很欣慰,就算下辈子需要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立志南沙干事业,是李文波永远不变的人生追求
南沙距离赤道只有3个纬度线,号称“太阳海”。中午最热时,礁堡温度高达60度。有人说,在这种连生存都困难的地方,能不落伍就不错了,还谈什么与时俱进。可李文波认为,条件艰苦不能成为无所作为的借口,环境恶劣不能成为畏缩不前的理由。
守礁期间,李文波严格要求分队官兵,对每一个观测数据都力求准确、客观。
南沙水文气象观测专业性较强,难度较大,由于气象分队士兵更换频繁,每次守礁都要培养新的气象观测员。作为气象分队的业务骨干,李文波主动挑起了培养气象观测员的重任,在他的指导和帮助下,气象分队上礁的新兵很快就掌握了专业技能,20多年来,先后培养了50多名合格的气象观测员。
南沙气象复杂,台风较多,冷空气活动频繁,西南季风和东北季风时风力常常都很大,如果预报不准,就会给南沙值班的舰船带来危险。目前,永暑礁气象观测站采集水文气象数据主要依靠人工观测。无论***、酷暑高温,李文波都要到现场观测。20多年来,永暑礁海洋气象观测站共观测上报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漏报、错报的记录,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
李文波同志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首先的就是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纵使面对着南沙“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李文波同志都能秉着一个作为科研人的自信和决心,顶着接近50度的烈日,运用着简陋而繁琐的仪器,提供着一组组求实求精的数据。同样对于今后走入科研事业的我们来说,作为科研人的求真务实,在李文波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我们做科学,一定不能让困难吓倒,要像上代甚至是初代科研人一样,抱着一颗坚定的心,去实现自己的事业。
而李文波同志能将青春无悔地***给南沙,***给祖国,是第二个感动我的地方。他也说过:“有国才有家,***最光荣”。自从1988年登上南沙这片土地,21年来坚守在科研的岗位上,这是何等的伟大!为了守礁,李文波始终舍“小家”为“大家”,以至老母亲过世时也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去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他总是自豪的说: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我觉得很欣慰,就算下半辈子需要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是的,“爱岗敬业,无私***”,真正能舍弃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敬仰的,从他的话语中,我更坚信了我作为一名准军人的信念,也必定会像他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中坚守住自己的责任,不抛弃,不放弃,在平凡中实现自己对祖国的承诺和报国情怀!
最让我触动的,还是他那“立志南沙干事业”的人生追求。不管是多么险恶的环境,当自己追求,祖国需要时,都能一言不发的坚守着,而在21年后得世人称誉而不心躁,真正把求实事不求名作为人生信条,这样的科研人,这样的军人才是真的英雄和楷模!
所以我要向李文波同志学习,学习他那不怕吃苦,无私***的精神,更追求他高尚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