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专业年级:2009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姓名:杨亚娟,入党积极分子
学号:140122009047
学习李文波事迹的感想
六月十五号,院里组织学习了李文波同志的先进事迹。随后小组代表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向李文波同志学习。回来后,在网上认真看了李文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为老校友感到骄傲。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守礁王”, 扎根南沙20年,先后守礁28次、94个月,在南沙部队守礁次数最多、累计守礁时间最长; 与此同时,他在水文气象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与战友们一起建设了南沙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和第一个大气波导站,发表了南沙第一篇水文气象学术论文,创造了南沙水文气象10项第一,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这是其科技精神的一个体现。
首先感到震惊的是一组组的数据,20年,28次,94个月,140多万组,这是时间和数量的一个累积,更是一个人耐性的积累。法国著名作家朱尔.勒纳尔说::“做一个星期正派人要比做十五分钟英雄困难得多。”当二十年扎根于南沙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永暑礁上,周围的一切都熟的像红柿子一样,没有什么新鲜事可言,所以他必须守得住寂寞,用读书来打发空闲的时间;南沙靠近赤道,温度极高,他必须耐得住高温以及危险极大的台风;海洋气象观测要每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汐等近20 个要素进行一次观测,每3 小时上报一次观测结果,工作既繁琐又枯燥,他又得耐得住这种枯燥寂寥。对于90后一代,习惯了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当突然放到艰苦的环境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在平日里要勤奋锻炼身体,以备不时之需,当到达一个硬环境不好的空间,可以很快的适应它;同时要让自己心境能够沉下来,像一个潜水员那样 ,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接着是他的一系列科研成果。1992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上礁,准备大显身手的他面临的却是窘迫的现实:观测站条件简陋,缺设备、缺资料、缺人手,几乎“一穷二白”。南沙远离祖国大陆,观测站建设喊不来也等不来,必须动手干出来。他和官兵肩扛手抬,升级改造了气象观测场、值班室、预报室等工作场所,成功安装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建起了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开通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在南沙守礁的日子里,李文波瞄准南沙气象保障难题研究攻关,先后搞出了10多项小发明、小革新。1998年,当电脑还是“奢侈品”时,他向亲友借了6000元钱买电脑,成功编写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使报表制作由人工统计和填写变成了电脑自动编制完成;2008年,他针对夜间空气蒸发量测量仪器落后、误差大的实际,反复摸索试验,研制出了南沙第一个自动滴注式蒸发水测量装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2009年8月,在没有技术专家和专业施工人员的情况下,李文波当仁不让,迎难而上,经过半年努力,完成基础施工、传感器安装和设备调试,亲手建成了南沙第一个大气波导观测站,于2010年3月一次性通过海军验收。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中心高级专家成房林称赞:“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成并运行该系统,国内所有观测站中仅此一家,南沙军人真是不简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单位提供140万组水文气象数据,他被视为南沙海区航行安全的保护神。南沙海区既是国际海上航运交通要道,又是台风灾害、沉船事故频发的危险海域。永署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水文气象数据,直接参与国际间交换共享,对保障南沙海上作业、航运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李文波经常提醒自己和同事:“观测数据事关国家形象和军队声誉,必须慎之又慎、精益求精。”
他的科研精神,创新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那么多的数据可以做到准确无误,这就激励着我们要时刻能把浮躁的心沉下来,以一颗诚恳认真的心面对自己的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现在能做的就是扎实学好专业课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将其活学活用 ,敢于勇于创新。
又为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主动申请在春节期间留守永暑礁。1995年,原单位领导想调他回去,他谢绝:“南沙水文气象工作刚起步,我是技术骨干,不能说走就走。”要学习他这种大局思想,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对他的妻子致敬,军嫂也是很伟大的。
最后应该是要学习他的坚守,有着自己的信仰。如今20年过去,李文波对当初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扎根南沙的决心始终不曾动摇。1995年,原单位领导想调他回去,他谢绝:“南沙水文气象工作刚起步,我是技术骨干,不能说走就走。”李文波妻子是宁波人,在宁波有稳定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曾多次劝他转业,他不为所动,反而说服妻子辞了工作、变卖房产,随军到了湛江。李文波当年同学中有不少人春风得意,生活富足,有的还移居海外。同学聚会时,大家对他坚守南沙20年十分不解,提出帮他调到大城市、换个好环境,他也谢绝:“不是我不懂得享受生活,只是心中实在割舍不下南沙这方热土。”成功没有捷径,无悔的人生更是没有捷径,需要你一步步的走下去。这个过程无不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一份坚守,人生轨道就会偏离。拒绝诱惑的前提是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并且深深的热爱它。所以要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目标。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向先进看齐,虚心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
专业年级:2009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姓名:杨亚娟,入党积极分子
学号:140122009047
学习李文波事迹的感想
六月十五号,院里组织学习了李文波同志的先进事迹。随后小组代表们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向李文波同志学习。回来后,在网上认真看了李文波同志的先进事迹,为老校友感到骄傲。
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守礁王”, 扎根南沙20年,先后守礁28次、94个月,在南沙部队守礁次数最多、累计守礁时间最长; 与此同时,他在水文气象专业领域潜心钻研,与战友们一起建设了南沙第一套地面气象自动化观测系统和第一个大气波导站,发表了南沙第一篇水文气象学术论文,创造了南沙水文气象10项第一,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这是其科技精神的一个体现。
首先感到震惊的是一组组的数据,20年,28次,94个月,140多万组,这是时间和数量的一个累积,更是一个人耐性的积累。法国著名作家朱尔.勒纳尔说::“做一个星期正派人要比做十五分钟英雄困难得多。”当二十年扎根于南沙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永暑礁上,周围的一切都熟的像红柿子一样,没有什么新鲜事可言,所以他必须守得住寂寞,用读书来打发空闲的时间;南沙靠近赤道,温度极高,他必须耐得住高温以及危险极大的台风;海洋气象观测要每2小时对风向、风速、气温、潮汐等近20 个要素进行一次观测,每3 小时上报一次观测结果,工作既繁琐又枯燥,他又得耐得住这种枯燥寂寥。对于90后一代,习惯了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当突然放到艰苦的环境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所以我们在平日里要勤奋锻炼身体,以备不时之需,当到达一个硬环境不好的空间,可以很快的适应它;同时要让自己心境能够沉下来,像一个潜水员那样 ,努力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接着是他的一系列科研成果。1992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上礁,准备大显身手的他面临的却是窘迫的现实:观测站条件简陋,缺设备、缺资料、缺人手,几乎“一穷二白”。南沙远离祖国大陆,观测站建设喊不来也等不来,必须动手干出来。他和官兵肩扛手抬,升级改造了气象观测场、值班室、预报室等工作场所,成功安装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接收系统,建起了第一个地面气象自动观测系统,开通了第一套气象数据卫星通信系统。在南沙守礁的日子里,李文波瞄准南沙气象保障难题研究攻关,先后搞出了10多项小发明、小革新。1998年,当电脑还是“奢侈品”时,他向亲友借了6000元钱买电脑,成功编写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使报表制作由人工统计和填写变成了电脑自动编制完成;2008年,他针对夜间空气蒸发量测量仪器落后、误差大的实际,反复摸索试验,研制出了南沙第一个自动滴注式蒸发水测量装置,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2009年8月,在没有技术专家和专业施工人员的情况下,李文波当仁不让,迎难而上,经过半年努力,完成基础施工、传感器安装和设备调试,亲手建成了南沙第一个大气波导观测站,于2010年3月一次性通过海军验收。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中心高级专家成房林称赞:“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建成并运行该系统,国内所有观测站中仅此一家,南沙军人真是不简单!”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单位提供140万组水文气象数据,他被视为南沙海区航行安全的保护神。南沙海区既是国际海上航运交通要道,又是台风灾害、沉船事故频发的危险海域。永署礁海洋气象观测站提供的水文气象数据,直接参与国际间交换共享,对保障南沙海上作业、航运安全至关重要。为此,李文波经常提醒自己和同事:“观测数据事关国家形象和军队声誉,必须慎之又慎、精益求精。”
他的科研精神,创新精神,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对于那么多的数据可以做到准确无误,这就激励着我们要时刻能把浮躁的心沉下来,以一颗诚恳认真的心面对自己的工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现在能做的就是扎实学好专业课知识,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将其活学活用 ,敢于勇于创新。
又为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感动,主动申请在春节期间留守永暑礁。1995年,原单位领导想调他回去,他谢绝:“南沙水文气象工作刚起步,我是技术骨干,不能说走就走。”要学习他这种大局思想,把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国家的热爱。同时也对他的妻子致敬,军嫂也是很伟大的。
最后应该是要学习他的坚守,有着自己的信仰。如今20年过去,李文波对当初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扎根南沙的决心始终不曾动摇。1995年,原单位领导想调他回去,他谢绝:“南沙水文气象工作刚起步,我是技术骨干,不能说走就走。”李文波妻子是宁波人,在宁波有稳定工作,家庭条件优越,曾多次劝他转业,他不为所动,反而说服妻子辞了工作、变卖房产,随军到了湛江。李文波当年同学中有不少人春风得意,生活富足,有的还移居海外。同学聚会时,大家对他坚守南沙20年十分不解,提出帮他调到大城市、换个好环境,他也谢绝:“不是我不懂得享受生活,只是心中实在割舍不下南沙这方热土。”成功没有捷径,无悔的人生更是没有捷径,需要你一步步的走下去。这个过程无不充斥着形形色色的诱惑,没有一份坚守,人生轨道就会偏离。拒绝诱惑的前提是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并且深深的热爱它。所以要每个人心中都要有一个目标。
以上仅仅是自己的一些体会,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在以后的生活中,努力向先进看齐,虚心的学习,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真正的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