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党组织:
李文波,男,汉族,山东平度人,1964年6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8月入伍,1988年3月入党,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李文波始终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20多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因工作成绩突出,6次被评为优秀***员,1996年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2000年、2005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2011年,被评为海军“优秀***员”,2012年5月,被评为全国“2011年度海洋人物”。凡是到过南沙的人,都对“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而李文波,是一名自南沙巡防区组建伊始就参与南沙建设事业的老南沙。建站守礁初期,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条件相当的简陋,观测、保障仪器都是人工操作,办公设施相当简陋。李文波不等不靠,立足现有装备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值班制度,遇恶劣天气就二人一组互相保护,确保准时观测。由于措施得力,仍然取得了大量准确的观测数据。
1998年,李文波担任气象分队的分队长,他带领分队一班人积极跑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先进器材,有的器材领不到,就亲手设计然后订做。任职期间,观测站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气象分队成立以来,一直受教材短缺的困扰。干部战士想学习专业知识,苦于无教材,教材问题成为气象分队提高业务水平的瓶颈。由于我军海洋观测站较少,像南沙这样进行水文气象全项目观测的海洋站更是独一无二,南沙海域还有自己独特的水文气象特点,我军也没有一本针对南沙的水文气象观测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李文波在巡防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分队干部于1999年开始编写《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教材》(2000年正式出版,成为南海舰队水文气象观测专业通用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曾碰到许多困难,他就去有关业务单位找材料,请教部队、地方的水文气象专家,许多方面的知识都还需要现用现学,最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填补了气象分队没有统一教材的空白。
海洋气象分队每天观测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每月需对这些数据编制水文和气象报表,进行统计和计算。以前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数据量庞大,经常出现人为错误,影响了资料的质量。为此,李文波自学计算机知识,设计了程序化的水文气象报表,每月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报表,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在水文气象工作人员的眼里,南海气象保障的难点在南沙海区,气象保障既无系统的气象预报理论作指导,又无实地气象经验作参考。天气预报效果差,给战备巡逻、物资补给等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难题,李文波同志带领分队人员迎难而上,结合守礁实践,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变化规律,尤其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观测出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永暑礁气象观测站累积的资料进行详细深入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准确预报南沙海区天气变化的成果。
李文波同志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首先的就是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纵使面对着南沙“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李文波同志都能秉着一个作为科研人的自信和决心,顶着接近50度的烈日,运用着简陋而繁琐的仪器,提供着一组组求实求精的数据。同样对于今后走入科研事业的我们来说,作为科研人的求真务实,在李文波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我们做科学,一定不能让困难吓倒,要像上代甚至是初代科研人一样,抱着一颗坚定的心,去实现自己的事业。 而李文波同志能将青春无悔地***给南沙,***给祖国,是第二个感动我的地方。他也说过:“有国才有家,***最光荣”。自从1988年登上南沙这片土地,21年来坚守在科研的岗位上,这是何等的伟大!为了守礁,李文波始终舍“小家”为“大家”,以至老母亲过世时也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去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他总是自豪的说: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我觉得很欣慰,就算下半辈子需要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是的,“爱岗敬业,无私***”,真正能舍弃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敬仰的,从他的话语中,我更坚信了我作为一名准军人的信念,也必定会像他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中坚守住自己的责任,不抛弃,不放弃,在平凡中实现自己对祖国的报国情怀。
李文波在守礁21年创造的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并不需要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尽我们的能力在点滴的小事中坚持,做一件小事并不难,难的是像李文波那样坚持的理想,坚持了21年,要像李文波那样,首先我们要树立宏伟的人生目标,确立远大的理想,牢记历史使命,扎根基层,甘愿付出,无私***,才能让我们端正态度,在学习,在生活上努力进取,才能真正实现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历史使命。
汇报人:白琳
2012年6月18日
李文波,男,汉族,山东平度人,1964年6月出生,1985年7月毕业于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本科学历,1985年8月入伍,1988年3月入党,技术6级,专业技术大校军衔。李文波始终把南沙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20多年来,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他因工作成绩突出,6次被评为优秀***员,1996年被评为“全军先进气象水文工作者”,2000年、2005年两次荣立三等功。 2011年,被评为海军“优秀***员”,2012年5月,被评为全国“2011年度海洋人物”。凡是到过南沙的人,都对“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而李文波,是一名自南沙巡防区组建伊始就参与南沙建设事业的老南沙。建站守礁初期,海洋气象观测站的条件相当的简陋,观测、保障仪器都是人工操作,办公设施相当简陋。李文波不等不靠,立足现有装备条件,加强业务培训,完善值班制度,遇恶劣天气就二人一组互相保护,确保准时观测。由于措施得力,仍然取得了大量准确的观测数据。
1998年,李文波担任气象分队的分队长,他带领分队一班人积极跑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先进器材,有的器材领不到,就亲手设计然后订做。任职期间,观测站的硬件条件得到了大大的改善。气象分队成立以来,一直受教材短缺的困扰。干部战士想学习专业知识,苦于无教材,教材问题成为气象分队提高业务水平的瓶颈。由于我军海洋观测站较少,像南沙这样进行水文气象全项目观测的海洋站更是独一无二,南沙海域还有自己独特的水文气象特点,我军也没有一本针对南沙的水文气象观测教材。在这种情况下,李文波在巡防区党委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分队干部于1999年开始编写《南海水文气象观测教材》(2000年正式出版,成为南海舰队水文气象观测专业通用教材)。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曾碰到许多困难,他就去有关业务单位找材料,请教部队、地方的水文气象专家,许多方面的知识都还需要现用现学,最后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填补了气象分队没有统一教材的空白。
海洋气象分队每天观测了大量的水文气象观测数据,每月需对这些数据编制水文和气象报表,进行统计和计算。以前都是由人工完成,由于数据量庞大,经常出现人为错误,影响了资料的质量。为此,李文波自学计算机知识,设计了程序化的水文气象报表,每月只要输入原始数据,就会自动生成报表,大大节省了人力,也大大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在水文气象工作人员的眼里,南海气象保障的难点在南沙海区,气象保障既无系统的气象预报理论作指导,又无实地气象经验作参考。天气预报效果差,给战备巡逻、物资补给等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难题,李文波同志带领分队人员迎难而上,结合守礁实践,对南沙海区天气的变化规律,尤其对灾害性天气变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观测出大量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同时,对永暑礁气象观测站累积的资料进行详细深入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准确预报南沙海区天气变化的成果。
李文波同志身上有很多的闪光点,首先的就是他不怕吃苦的精神品质。他说过这样一句话:“苦干不苦熬,苦中有作为”,纵使面对着南沙“高温、高盐、高湿”的艰苦环境,李文波同志都能秉着一个作为科研人的自信和决心,顶着接近50度的烈日,运用着简陋而繁琐的仪器,提供着一组组求实求精的数据。同样对于今后走入科研事业的我们来说,作为科研人的求真务实,在李文波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从他身上,我学习到了我们做科学,一定不能让困难吓倒,要像上代甚至是初代科研人一样,抱着一颗坚定的心,去实现自己的事业。 而李文波同志能将青春无悔地***给南沙,***给祖国,是第二个感动我的地方。他也说过:“有国才有家,***最光荣”。自从1988年登上南沙这片土地,21年来坚守在科研的岗位上,这是何等的伟大!为了守礁,李文波始终舍“小家”为“大家”,以至老母亲过世时也没有来得及见最后一面。有人问他:“你这样拼命地去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他总是自豪的说:能在南沙守礁20多年,我觉得很欣慰,就算下半辈子需要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是的,“爱岗敬业,无私***”,真正能舍弃自己的人,都是值得敬仰的,从他的话语中,我更坚信了我作为一名准军人的信念,也必定会像他一样,在平凡的岗位中坚守住自己的责任,不抛弃,不放弃,在平凡中实现自己对祖国的报国情怀。
李文波在守礁21年创造的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并不需要去做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只需要尽我们的能力在点滴的小事中坚持,做一件小事并不难,难的是像李文波那样坚持的理想,坚持了21年,要像李文波那样,首先我们要树立宏伟的人生目标,确立远大的理想,牢记历史使命,扎根基层,甘愿付出,无私***,才能让我们端正态度,在学习,在生活上努力进取,才能真正实现青年一代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历史使命。
汇报人:白琳
2012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