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李文波同志学习
连日来,李文波——一名普普通通的守礁军人,成了全国各行各业广为关注的人物,他的事迹也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从他所在的那个不起眼的礁石岗位上创造的南海气象史上10多个第一,到21年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以及“拓荒牛”“守礁王”等骄人口碑,再次给我们验证了那个朴素的道理: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做出伟大的成绩。
2011年12月,南沙第100批换防官兵乘坐的补给舰又起航了。
像以前数十次南沙之行一样,李文波这次又与战士们住在甲板下昏暗的舱室里。补给舰在狂风恶浪中左摇右摆,李文波挤在拥挤不堪的船舱,一手握住床沿,一手不停地揉着腰。
作为守礁20多年的老南沙,腰痛一直伴随着他,尤其是每次在航渡中,腰总是锥心般地痛,但李文波已经习惯了。
“现在守礁就跟回家一样,再大的风浪也没事了。”李文波说得轻松,其实官兵们都知道,在沧海孤礁坚守2900多天,那个苦啊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
尤其是建礁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南沙的天气奇热无比,而且湿气重、盐分高,当时没有空调,又缺淡水、缺蔬菜,很多官兵上礁没多久就口舌生疮,严重的甚至烂裆。
老李本来是足球场上的活跃分子,但礁上淡水贵如油,每人每周只能定量供应25公斤淡水,每次洗澡成了难题。因此,老李便不再打球,只是简单地散散步。
相比艰苦的生活环境,精神孤寂更令人难以忍受。当时,有几只军犬被带上礁,谁知几个月后,有的得了风湿病,站立都困难,有的得了抑郁症,见谁都疯叫。
沧海孤礁上,李文波更加想念家中的妻儿。第一次守礁时,他每天数着日子盼望妻子的来信。3个月后,李文波兴致勃勃地迎来补给船靠码头,结果整个礁上唯独他一封信也没有。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幸福地读着亲人的来信,李文波流着眼泪写信质问妻子:“为什么不写信?为什么不想我?为什么这么忙?”……
直到9个月下礁时,补给船才捎来了妻子的来信,知道那段时间小孩不停地生病,妻子根本没有时间写信。
那段守礁岁月,李文波承受着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但他从没有对人说起,也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有一次妻子实在承受不了生活艰辛的重负,写信希望李文波能调回原单位。李文波回信说:来南沙是我一生的选择,如果因为个人原因调离南沙我就是逃兵。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全国人民的关心下,南沙守礁官兵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手机免费随意打,新鲜蔬菜顿顿有,淡水洗澡有保障……
虽说守礁条件有所改善,但南沙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改变。随着守礁时间越来越长,李文波的病也越来越多。“现在老感到头晕胸闷,风湿病也加重了,有时腰痛得连床都爬不起来,上趟厕所都要人扶。”说起自己的身体,李文波很无奈。
老李的身体让家人非常担心,每次守礁,妻子总是千叮咛万嘱托,还要瓶瓶罐罐的准备一大包药品:有去湿茶、维生素、螺旋藻、深海鱼油……
“以前上礁,他什么都不用带,拎几件换洗衣服就走了。现在啊,全身都是病,各种各样的药都得备着,每次他一走我这心就揪着,就怕他身体出问题。”说起丈夫,妻子赵善英眼里噙满了泪水。
对于妻子的担心,李文波却不以为然,仍然一次不落地坚持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守礁。屈指数来,李文波已29次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时间97个月,是迄今为止在南沙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人,是继守礁王龚允冲之后,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守礁王。
有人问他:“你这样拼着命在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李文波总是自豪地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长期从事气象数据收集工作,李文波对数据特别敏感,一点点差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工作中,李文波也养成了特别爱较真的习惯。他常常告诫分队官兵:“小数据连着大气象。南沙的海洋气象观测数据要参加国际间的交换共享,事关国家形象和军队荣誉,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建站之初,气象报表全靠人工抄写。报表抄写要求高,既要字迹工整又要精确无误,抄错3个数字就要重写,而小小报表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人眼花瞭乱,稍不注意就会抄错。
每次抄写气象数据,李文波都小心翼翼。当时永暑礁上还没有安装空调,坐在房间里汗流浃背。为防止汗水滴在报表上模糊字迹,他在头上、手腕上各缠上一块厚毛巾用来吸汗,抄完一张报表毛巾可以拧出水来。时间长了,李文波额头上、手腕上长出一层层痱子。
为了保证气象预报“零差错”,守礁期间,李文波和战友们每隔3小时,要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近20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报告本次观测结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工作周而复始,繁琐而枯燥,李文波和战友们从不懈怠。
2009年8月,在一次巡察中,李文波无意中发现国家海洋局设在永暑礁的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南沙海区所有潮汐表的准确性。”李文波立即向上级建议进行复测和校准。
征得同意后,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背上压缩饼干和水,整天泡在海水里。在近3海里的距离上,坚持每10米测一次,每个数据都反复测几遍。寻点、标示、记录,一天下来,李文波弯腰数千次,累得不能动弹,双脚被锋利的礁石刮得伤痕累累,最后只能靠战友们架着才能回到营房。
随队测量的战士不理解,说他自找苦吃。但李文波说,没有这种自找苦吃的精神,哪来气象数据的精确?
2005年12月19日,南沙海域遭遇12级台风袭击,室外狂风大作、海面巨浪滔天,小小礁盘仿佛摇摇欲坠。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进行室外测量十分危险。
“天气越恶劣气象数据就越宝贵,这么难得的气象数据绝不能漏掉。”***中,李文波决定前往观测点取样。
礁上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大,加之最近他腰痛厉害,劝他让年轻人去干。李文波却坚决不同意:“这组气象数据非常重要,我怕年轻人把握不准。”他强忍腰痛扎上保险带,与气象分队班长赵光霞相互搀扶,闯进了暴风雨中。
室外风急浪高,雨点打在脸上如针刺般疼痛,强烈的海风刮得他们睁不开眼睛,李文波匍匐着慢慢前进,200米不到的路程,他们足足爬了半个小时。
在场的领导战友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那场景太惊险了,如果不是系着保险带,李文波早就被卷进了海浪中。
正是有了对职业的这份较真精神,正是有了李文波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南沙海洋气象观测站上报的数据被公认为最佳。截止今年4月,李文波所在的气象分队已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受到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方润玲
0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2年6月18号
连日来,李文波——一名普普通通的守礁军人,成了全国各行各业广为关注的人物,他的事迹也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从他所在的那个不起眼的礁石岗位上创造的南海气象史上10多个第一,到21年来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家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以及“拓荒牛”“守礁王”等骄人口碑,再次给我们验证了那个朴素的道理: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可以做出伟大的成绩。
2011年12月,南沙第100批换防官兵乘坐的补给舰又起航了。
像以前数十次南沙之行一样,李文波这次又与战士们住在甲板下昏暗的舱室里。补给舰在狂风恶浪中左摇右摆,李文波挤在拥挤不堪的船舱,一手握住床沿,一手不停地揉着腰。
作为守礁20多年的老南沙,腰痛一直伴随着他,尤其是每次在航渡中,腰总是锥心般地痛,但李文波已经习惯了。
“现在守礁就跟回家一样,再大的风浪也没事了。”李文波说得轻松,其实官兵们都知道,在沧海孤礁坚守2900多天,那个苦啊不是常人能够承受的。
尤其是建礁初期,条件非常艰苦。南沙的天气奇热无比,而且湿气重、盐分高,当时没有空调,又缺淡水、缺蔬菜,很多官兵上礁没多久就口舌生疮,严重的甚至烂裆。
老李本来是足球场上的活跃分子,但礁上淡水贵如油,每人每周只能定量供应25公斤淡水,每次洗澡成了难题。因此,老李便不再打球,只是简单地散散步。
相比艰苦的生活环境,精神孤寂更令人难以忍受。当时,有几只军犬被带上礁,谁知几个月后,有的得了风湿病,站立都困难,有的得了抑郁症,见谁都疯叫。
沧海孤礁上,李文波更加想念家中的妻儿。第一次守礁时,他每天数着日子盼望妻子的来信。3个月后,李文波兴致勃勃地迎来补给船靠码头,结果整个礁上唯独他一封信也没有。
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幸福地读着亲人的来信,李文波流着眼泪写信质问妻子:“为什么不写信?为什么不想我?为什么这么忙?”……
直到9个月下礁时,补给船才捎来了妻子的来信,知道那段时间小孩不停地生病,妻子根本没有时间写信。
那段守礁岁月,李文波承受着生理和精神上的双重煎熬,但他从没有对人说起,也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
有一次妻子实在承受不了生活艰辛的重负,写信希望李文波能调回原单位。李文波回信说:来南沙是我一生的选择,如果因为个人原因调离南沙我就是逃兵。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克服。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全国人民的关心下,南沙守礁官兵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手机免费随意打,新鲜蔬菜顿顿有,淡水洗澡有保障……
虽说守礁条件有所改善,但南沙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改变。随着守礁时间越来越长,李文波的病也越来越多。“现在老感到头晕胸闷,风湿病也加重了,有时腰痛得连床都爬不起来,上趟厕所都要人扶。”说起自己的身体,李文波很无奈。
老李的身体让家人非常担心,每次守礁,妻子总是千叮咛万嘱托,还要瓶瓶罐罐的准备一大包药品:有去湿茶、维生素、螺旋藻、深海鱼油……
“以前上礁,他什么都不用带,拎几件换洗衣服就走了。现在啊,全身都是病,各种各样的药都得备着,每次他一走我这心就揪着,就怕他身体出问题。”说起丈夫,妻子赵善英眼里噙满了泪水。
对于妻子的担心,李文波却不以为然,仍然一次不落地坚持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守礁。屈指数来,李文波已29次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时间97个月,是迄今为止在南沙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人,是继守礁王龚允冲之后,名副其实的新一代守礁王。
有人问他:“你这样拼着命在南沙守礁,到底值不值啊?”李文波总是自豪地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长期从事气象数据收集工作,李文波对数据特别敏感,一点点差错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工作中,李文波也养成了特别爱较真的习惯。他常常告诫分队官兵:“小数据连着大气象。南沙的海洋气象观测数据要参加国际间的交换共享,事关国家形象和军队荣誉,绝不能出任何差错。”
建站之初,气象报表全靠人工抄写。报表抄写要求高,既要字迹工整又要精确无误,抄错3个数字就要重写,而小小报表密密麻麻的数字让人眼花瞭乱,稍不注意就会抄错。
每次抄写气象数据,李文波都小心翼翼。当时永暑礁上还没有安装空调,坐在房间里汗流浃背。为防止汗水滴在报表上模糊字迹,他在头上、手腕上各缠上一块厚毛巾用来吸汗,抄完一张报表毛巾可以拧出水来。时间长了,李文波额头上、手腕上长出一层层痱子。
为了保证气象预报“零差错”,守礁期间,李文波和战友们每隔3小时,要对风向、风速、气温、潮位等近20个要素进行数据采集,同时向上级气象部门报告本次观测结果。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工作周而复始,繁琐而枯燥,李文波和战友们从不懈怠。
2009年8月,在一次巡察中,李文波无意中发现国家海洋局设在永暑礁的水准点地基出现裂纹。“这很可能会影响到南沙海区所有潮汐表的准确性。”李文波立即向上级建议进行复测和校准。
征得同意后,李文波带领分队官兵背上压缩饼干和水,整天泡在海水里。在近3海里的距离上,坚持每10米测一次,每个数据都反复测几遍。寻点、标示、记录,一天下来,李文波弯腰数千次,累得不能动弹,双脚被锋利的礁石刮得伤痕累累,最后只能靠战友们架着才能回到营房。
随队测量的战士不理解,说他自找苦吃。但李文波说,没有这种自找苦吃的精神,哪来气象数据的精确?
2005年12月19日,南沙海域遭遇12级台风袭击,室外狂风大作、海面巨浪滔天,小小礁盘仿佛摇摇欲坠。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进行室外测量十分危险。
“天气越恶劣气象数据就越宝贵,这么难得的气象数据绝不能漏掉。”***中,李文波决定前往观测点取样。
礁上领导考虑到他年纪大,加之最近他腰痛厉害,劝他让年轻人去干。李文波却坚决不同意:“这组气象数据非常重要,我怕年轻人把握不准。”他强忍腰痛扎上保险带,与气象分队班长赵光霞相互搀扶,闯进了暴风雨中。
室外风急浪高,雨点打在脸上如针刺般疼痛,强烈的海风刮得他们睁不开眼睛,李文波匍匐着慢慢前进,200米不到的路程,他们足足爬了半个小时。
在场的领导战友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那场景太惊险了,如果不是系着保险带,李文波早就被卷进了海浪中。
正是有了对职业的这份较真精神,正是有了李文波孜孜以求的不懈追求,南沙海洋气象观测站上报的数据被公认为最佳。截止今年4月,李文波所在的气象分队已累计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连续7000多天无差错的纪录,受到国家海洋局的高度赞誉和充分肯定。
方润玲
09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012年6月18号